●若您有電腦喇叭,
聆賞請務必開大音量,
否則請戴上耳機聆聽! 開場的鼓聲有震撼到你嗎? 4 分 25 秒後喜多郎和電小提琴手打鼓互尬,可以聽出兩套鼓的音色不一樣,這些效果用手機聆聽應該辦不到。 |
![]() Matsuri 饗 宴/Kitaro 喜多郎/1991 《 Live In America 》是一張現場音樂會專輯( 封面如 右 ),發行於 1991 年,是喜多郎於美國巡演的實況錄音,第一至第六首曲目取自他 1990 年的錄音室專輯《 Kojiki 古事記 》( 封面如 左下 ),再加上幾首他從前的名曲,如" 絲綢之路 "等。這張音樂會的錄音雖然未達到發燒的等級,但所呈現的音色、音場,整體效果比《 古事記 》專輯更靚更好聽。 這場音樂會的影像實況直到 1997 年才發行 DVD,名稱《 Kojiki: A Story in Concert 》( 封面在最下方 ),裡面的曲目和《 古事記 》專輯完全一樣,老安尤其喜歡氣勢恢弘的第七軌" Matsuri 饗宴 "。 老安的視聽室剛完成的前幾年,只要有朋友前來參觀,幾乎都被老安強迫觀賞 DVD 中" Matsuri "這一段演出。這張 DVD 後來掛點陣亡,因為太常用選曲方式跳播,該區域被雷射讀取頭刮出明顯磨痕而無法再播放,只好到美國 Amazon 再郵購一張,繼續荼毒前來參訪的朋友們。 1999 年,日本發行《 古事記 》新版 CD,隨片附贈了《 Kojiki: A Story in Concert 》這張 DVD。差別在於贈送的 DVD 音效格式只有二聲道,原先公開販售的版本音效格式為 5.1 聲道。 什麼是《古事記》? 《 古事記 》是日本最早的歷史書籍,其中《本辭·上卷》收錄了日本的上古神話傳說——自天地開闢、國土生成、眾神誕生,至出雲建國、讓國、天皇由來。 日本和銅四年(711年)9 月 18 日,日本元明天皇命太安萬侶編撰日本古代史。和銅五年(712年)1 月 28 日,將完成的內容《古事記》獻給元明天皇,為日本最早的歷史書籍。內容大略可分成:「本辭」、「帝紀」兩個項目,以及「上卷」、「中卷」、「下卷」三個部份。其中很多故事與中國的上古故事相同類似,當然也有很多差異。 對此存在著幾種解釋:一種解釋是,有人認為這些故事在整個亞洲大地上流傳,所以中國與日本的書籍上都有記載;第二種解釋是,日本人模仿了中國的皇權天授的故事,杜撰了日本天皇的故事;另外還有一種解釋是,中國或朝鮮早期的移民及僧侶帶去了這些故事。 #以上文字老安取材及編輯自: http://www.twwiki.com/wiki/古事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0408416 http://zh.wikipedia.org/wiki/古事記 《 Kojiki 古事記 》的 CD 內頁裡,有這七首曲目背後故事詳盡的英文解說,老安原本想照實翻譯,上網查詢發現早有賢達做了此項服務。 珠玉在前,老安就不獻醜曝短,原文照貼,特別感謝原作者! 以下文字轉貼自此網址:http://dalus.pixnet.net/blog/post/25234800-喜多郎《古事記》 史詩般的音樂 喜多郎的傳世之作! /dalus ![]() 《 古事記 》是喜多郎的傳世之作,我在這裡將作重點介紹。 《 古事記 》是喜多郎根據日本古書《 古事記 》所描繪的人類起源的圖錄所創作出的作品,堪稱「長篇電子合成交響詩」。CD的封面極富水墨寫意特色:褶皺宣紙的正中央是一隻濃墨繪就的眼睛,下方是一滴眼淚,左側則用日文漢字隨意的書寫出「古事記」三個大字,字體流暢,毫無做作之感。 而這張專輯也正如CD封面所展現的,在人類與自然,過去與現在、未來的時空中構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展現了一幅幅史前初民的壯麗詩篇。《 太始 》、《 創造 》、《 戀慕 》、《 大蛇 》、《 嘆 》、《 饗宴 》、《 黎明 》,七個樂章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將史前初民眼中的原始自然與他們的種種喜悅、恐懼、憤怒、憧憬、力量一一道來,那張弛有序的節奏,悠揚動聽的旋律,層層疊疊的抒情,充滿了生命脈搏的意境與氣魄,使聽者迴旋於上古神話、文明的沉思中,被深深震撼。 《 古事記 》以日本民族音樂為內核,配以華麗壯闊的交響樂與電子手法,既古韻悠遠又現代,在西方人眼中充滿了遠東的神秘氣息,同時,由於眾所周知的古文化的淵遠深厚和遠東文化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古事記 》所滲透出的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也更易為一衣帶水的中國樂迷所接受並引起共鳴。我在聆聽這張專輯時,一下子就想起了很久以前看過的一齣描寫大禹治水的現代舞劇,兩者所傳達出的訊息是如此的相似,以至每聽一遍《 古事記 》,就彷彿又重溫了一次舞劇一般。 第一樂章 太 始 Hajimari 很久很久以前,與地面沒有區別的天空中,籠罩著黑壓壓的烏雲,大海也如泥濘的沼澤一樣混濁。烏雲層疊,雷鳴電閃,連降不停的傾盆大雨讓整個世界一片混沌。 以一聲太鼓開篇,隨後伴隨著窸窸窣窣的電子音效,便聽到一聲聲清晰的心跳聲,「咚,咚,咚……」,響雷,混沌中的天地驟然頓開,上為天,下為地,音樂史詩一般地再現了這一過程。笛子、鼓聲、提琴充滿了靈性,預示著生命即將在這個荒蕪、古寂的大地上孕育而生。 第二樂章 創 造 Sozo 為創造世界而生的神,是男神伊耶那岐和女神伊耶那美。兩人站在眾神居住的高天原的虹之橋上,將天沼矛伸進大海攪拌,猛地提出矛時,矛尖滴下的海水就凝成了美麗的小島。 那種旋律響起時,有一種欣欣然的感覺,彷彿見到大樹剛生出了嫩綠嫩綠的樹芽,生機蓬勃。那是一種不同於史詩的歌頌,我彷彿看到了女媧,一種偉大的母性的光輝下,蒼茫的大地上誕生了稚嫩的生命。 第三樂章 戀 慕 Koi 為母親伊耶那美之死而深感悲痛的夜神速須佐之男,因大鬧高天原被逐出天界。某天,他來到了被大蛇襲擾的村莊,遇到了美麗的櫛名田姬。 一開始,提琴與笛聲彷彿是一個少女的敘述,少女溫柔而清新的向你描繪著生機盎然的自然,她熱愛的家園、親人和愛人。滿懷著希望,順著少女的目光放眼開去,讓我們盡情讚美這美好的一切吧! 第四樂章 大 蛇 Orochi 得知櫛名田姬成為八頭大蛇要吃的目標,速須佐之男制訂了計謀後,勇敢地向大蛇發出了挑戰。然後,他與眼睛像紅燈籠一樣、長了八頭八尾的怪物進行了戰鬥。 不知道" 大蛇 "在日本神話中的涵義是否與中國相似,總之,我似乎從這曲名中看到了部落圖騰的神聖與力量。十九下大鼓擂擊與古琴彈撥,聲聲懾人心魄,一個大丈夫臨風而立,放眼世界後,意欲改造世界、有所作為的勇武豪邁的氣魄和志在四方的胸襟展現無疑,飛揚的電吉他首次閃現,充滿了智慧。 老安註:這首曲子在《 Live In America 》並未收錄,但 DVD 裡面有。 第五樂章 歎 Nageki ![]() 風聲掠過,風鈴清響,笛聲中有一種淡淡的釋然、滄桑與睿智。這難道是一位髯髮盡白的老者眼中的世界?那是一種大智慧與大自在的境界,原來用不同的眼光看向這大千世界時,竟有著如此的不同。 第六樂章 饗 宴 Matsuri 為了讓天照大御神從天之巖戶中出來,速須佐之男向父親伊耶那岐祈求,令眾神在巖戶前面唱歌跳舞,舉行祭祀。眾神的行為令天照大御神十分奇怪,她打開了巖戶的大門。 這首長達九分鐘的曲子,被視為這張專輯的巔峰之作。尤其是後半部分的合奏,激盪心靈。而此曲的前半部分在《 Live In America 》中得到完美的提升。 很自然的,從曲名想像到這是一次部落大聚會。由疏而密的鼓聲層層疊疊拉開帷幕,聚集在一起的遠古先民手捧酒樽,高舉瓊釀,祭天、祭地、祭遠祖。太鼓聲聲,由弱漸強,鏗鏘有力的唱喝,躊躇滿志的人們激情萬丈!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飽含了東方文明的博大與精深。 第七樂章 黎 明 Reimei 天照大御神從巖戶中出來以後,高天原與地界的各個角落立即大放興明,草木萌芽,花兒盛開,鳥兒也開始歌唱,世界又恢復了往日的和平。 新的黎明開始了……背景中遠遠閃現著合唱團的吟唱,人們放飛了希翼,看火紅的太陽升上高遠的天空,這不只是自然中的黎明,這也是人類文明的黎明,電吉他再次響起,昇華了所有的情感,掀起最後的高潮……落幕,那是海浪拍打沙灘、岩石的聲音吧?吹著海風,面對著浩瀚的海洋,融入自然,靜靜的聆聽大自然亙久不變的訴說,生生不息…… |
《 Kojiki 古事記 》專輯中的" Matsuri ",可以和音樂會的現場版本比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