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說
詞曲/劉 通










 
還記得媽媽說
陪一個男孩子長大
要用青春來做賭注
我要聽著親戚們的閒話
等你為我送來一束鮮花

到後來 我們倆
連一句不鹹不淡的問候
終於也沒有了
我為你把所有人都推開
只為了那不確定的未來

 
*先生的一句喜歡
  三言兩語我就投降
  後來我身邊有他  身後有家
  但我只想問你一句  你愛過嗎


Δ從前對媽媽説謊
  翻山越嶺  只為能與你擁抱一場
  幻想披上紅妝
  後來你娶了理想
  我嫁給了戶對門當
  愛與不愛又何妨

 
#從前説無懼山海
  用九百九十九張車票
  換有你的未來  只要你在
  後來你把我歸還人海
  哭着説欠我的未來
  下輩子再愛 (
*,Δ,#)

  沒後悔愛過你
  就算沒在一起
  沒説出我願意  沒關係
  沒給我個家  我不怪你 (
Δ,#)
 

 

從前說小阿七/2021


 " 從前說 "是大陸網紅歌手小阿七演唱的歌曲,2021 年底發行後,在海峽兩岸都非常受歡迎。

 這首歌的歌詞直白而不失美感,回顧了一段沒有修成正果的愛情。儘管兩人轟轟烈烈的愛過一場,最終還是不敵現實考量另娶別嫁,從此生活歸於平淡。多年以後,在各自安好的某個人生瞬間,想起這段有緣無份的時光,心中還有多少遺憾?

 如同幾年前的" 我們不一樣 "( 大壯演唱 )," 從前說 "在 2022 年也曾高踞台灣 KKBOX 排行榜第一名,讓人倏然驚覺,對岸的流行歌曲在台灣的通俗文化裡已經反客為主,佔有一席之地。


關於小阿七

 小阿七,本名陳真,漢族,1996 年 9 月 4日 出生於重慶。

 2018 年底,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想,小阿七隻身來到廣州,每週提着音響流落在不同的街頭演唱,下雨的時候則到地下道。週五晚上,小阿七會固定在廣州新港東路的保利廣場唱歌,特色是在廣場上席地而坐演唱。

 2019 年 9 月,小阿七首支原唱單曲" 浪 "上線。

 2019 年 10 月,在廣州街頭演唱憑藉一首" 那女孩對我説 "走紅,感動唱哭了超 300 萬網友,在不到一天這個視頻播放量就超過了 6000 萬次,分享超過 10 萬次,一舉登上抖音熱門音樂排行榜的榜首。

 2021 年底發行" 從前說 ",在兩岸都十分受歡迎。


老安 感嘆

 YouTube 視頻裡,基隆夜市的小男孩拿麥克風唱" 從前說 ";( 見網頁最下方 )
 幾個月前包車前往機場的路上,司機大哥聽的幾乎都是對岸的歌;
 在早餐店等餐點,廣播裡播放的歌許多都來自對岸;
 長期支持綠營的親戚,小孫女從手機放出的歌是對岸的" 飛鳥與蟬 ";
 前幾天去興達港,漁市裡攤販的小孩聽的是對岸的" 兄弟想你了 "........

 台灣在 80、90 年代建立的華語流行樂壇的領導地位是怎樣日益滑落的?


 幾年前,打開 YouTube 搜尋某首中文歌曲,聽完之後,YouTube 會依照風格或年代隨機繼續播放其他中文歌曲,慢慢的,你會聽到" 追光者 "、" 你的答案 "、" 飛鳥與蟬 "、" 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 "、" 夜空中最亮的星 "、" 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 "等,這些都是對岸的流行創作。

 直到現在,儘管政治氛圍不利於兩岸交流,對岸的通俗文化卻早已透過各種型式充斥在我們的日常。

 是因為抖音?即使你用「抖音一響,父母白養」這樣的順口溜反制抖音的蔓延,有用嗎?

 而且怪罪到抖音頭上根本是畫錯重點,對岸在進入 21 世紀後經濟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通俗音樂跟著迅速起飛。抖音只是功能便利的影音平台,豐富且多樣的娛樂內容才是它流行的主要原因。

 老安一直十分注意華語歌曲的發展,除了 90 年代島內引進的崔健、竇唯、張楚、老狼、唐朝樂隊、黑豹樂隊、騰格爾等,後來我陸續聽過:刀郎、高曉松、萬能青年旅店、汪峰、許巍、TF Boys、朴樹、羽泉、宋冬野、王錚亮、韓磊、李健、毛不易、趙雷、李榮浩、隔壁老樊、旅行團樂隊、汪蘇瀧、海來阿木、杭蓋樂隊 等,大都是創作歌手,這兩年還惡補了許多近幾年對岸特別風行的歌曲。

 憑良心說,對岸的創作水準和整體質量已超越了我們,而且我聽得越多,就越肯定這樣的看法。

小阿七的特色是在廣場上席地而坐演唱


 除了音樂,港台影視的處境也是一樣。

 您也許在網路上看過類似的洗腦文:

 「台劇天花板」是哪部? 鄉民一面倒:韓國也難超越

 台劇真的好好看,你們終於相信了吧!

 這類文章,對針貶台灣影劇一點幫助都沒有。

 第一篇除了說明撰文者見識淺薄,靠著拾人牙慧、炒作論壇裡的討論帖騙點閱流量,只能提供人們在坐井觀天時一絲心靈上的安慰;第二篇說台劇的缺點都不算缺點,台劇沒有天花板,因為一部比一部更好 。如此毫無極限的自我膨脹,真服了這位作者!

 老安不敢妄稱專家,但韓劇、陸劇、美劇看過不少,別人家的天花板長什麼樣子我很清楚。品質會說話,不是阿 Q 式的自我催眠,咱們就真的比別人強,這是裝聾做瞎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全面防堵?關了台灣的愛奇藝,國際版的愛奇藝還在;禁了抖音,YouTube、臉書、IG 裡面不還是一大堆抖音的影片?! 網飛、MOD等各大影音平台裡陸劇一部接一部,影像質感、場面規模已非港台能比,連日韓都得靠邊站。

 陸劇裡如果演的是 80、90 年代或 21 世紀初,劇中從不避諱出現台灣、香港的流行歌曲,主角房間裡貼的是港台明星的海報,聊的是台劇《 還珠格格 》《 流星花園 》。如今時移勢易,兩岸三地通俗文化的重心已經往對岸靠攏聚集。

 幾年前,對岸的歌唱選秀節目《 中國好聲音 》《 我是歌手 》等,參賽者演唱台灣作品的比例極高( 但逐年下降 );近年來,對岸有許多專門為音響玩家錄製的發燒人聲唱片,錄音曲目也常見台灣 80、90 年代的流行歌曲。

 所謂「西瓜偎大邊」,對岸的市場太大,有辦法的藝人都過去了。從好處想,過去累積的眾多優秀作品,讓台灣還可以靠著吃老本撐一段時間,但是........以後呢?

 敲打鍵盤至此,在臉書社團《 復刻舊時光 》上看到一篇發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7520338904648663&set=gm.3640730976250503&idorvanity=2840746989582243

 文章不長,但請看臉友們的回應,原來老安並不孤單!



以下文字轉貼自:
https://tw.news.yahoo.com/年齡斷層-網嘆-ktv排行榜-半都中國歌-鄉民-010801331.html

年齡斷層? 網嘆KTV排行榜一半都中國歌
/寧于晨 2022. 11. 04

 台灣流行音樂在過去曾在樂壇佔有一席之地,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創作似乎有了取代台灣流行音樂的趨勢,日前就有一名網友發文透露,他上網查詢KTV點歌排行榜時赫然發現,前 10 名竟有一半是來自中國的歌曲,讓他不禁感慨:「時代真的不一樣了啊」貼文曝光後掀起網友熱議。

 該名網友在 PTT 發文指出,他日前和公司幾位 20 歲出頭的年輕人聊天,嘗試了解時下的流行音樂,結果點開 KTV 點歌排行榜一看,前 10 名竟有一半來自對岸中國,冠軍寶座更是中國歌手小阿七的" 從前說 ",至於稱霸華語樂壇的周董周杰倫也僅排在第 7 位,而像是蔡依林、張惠妹等天后級別的歌手都不在榜單上,讓他不禁感慨「時代真的不一樣了啊!」

 貼文曝光後,許多網友都感同身受,紛紛表示:「這是跑不掉的趨勢啊,以後我兒子長大應該都是聽對岸的歌」、「早被取代了」、「刷抖音,一堆中國歌」、「…沒一首知道的,真的老了」、「台灣跟香港的演藝圈萎縮十幾年了」、「就被文化輸出了啊」、「文化圈早就轉移到中國影視娛樂去了」、「話說這十年台灣有歌手?」、「我國小侄女都聽對岸歌手了」、「逛個街,店家放的都是抖音歌 ,完全擋不住」、「台灣實力歌手斷層阿」。

 不過也有網友分析可能原因:「台灣音樂已經被版權商搞死了」、「因為台灣新生代創作歌手不想給版權蟑螂抽,但是自己市場又太小眾,KTV 也不想跟你單買,所以沒新歌正常的」、「那是因為點不到,一堆 YouTube 點閱破百萬的都沒有」、「那些抖音歌版權便宜,一首幾百元就肯授權。台灣歌手一首破萬,YT 點閱率還不如人家抖音歌曲,要我是業者也是引進抖音歌啊」、「臺灣近幾年紅饒舌,在 KTV 沒什麼人想唱那個吧!」

 不過也有人反駁表示「台灣新生代獨立樂團明明一堆紅到能在大陸巡迴,也只有台灣老人整天自己唱衰說什麼難聽沒市場」、「還好吧!對岸 KTV 排行榜也都是台灣歌手」、「不重要吧!現在影劇歌早就分眾了,誰還去 KTV 唱歌,老人吧!」

 

 

基隆夜市裡小男孩演唱" 從前說 "

 

 

 

★本網頁排版以電腦畫面為準,以手機觀看格式可能失準
 
安德森音樂倉庫
Facebook 公開社團
加入社團
 什麼都聽的音樂雜食主義者的碎念囈語,介紹好聽的音樂和分享音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