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海
詞/陳大力
曲/陳大力.陳秀男





 
 從那遙遠海邊 慢慢消失的你
 本來模糊的臉 竟然漸漸清晰
 想要說些什麼 又不知從何說起
 只有把它放在心底

茫然走在海邊 看那潮來潮去
 徒勞無功想把 每朵浪花記清
 想要說聲愛你 卻被吹散在風裡
 猛然回頭你在那裡
如果大海能夠 喚回曾經的愛 
 就讓我用一生等待
 如果深情往事 你已不再留戀 
 就讓它隨風飄遠

 如果大海能夠 帶走我的哀愁 
 就像帶走每條河流
 所有受過的傷 所有流過的淚
 我的愛 請全部帶走 (
※#)

 

大 海張雨生/1992

 
/2018. 03. 19 大紀元記者蕭靜綜合報導

 提起「音樂魔術師」張雨生,幾乎人人都會哼唱他的成名曲" 我的未來不是夢 "和感人至深的" 大海 "。

 你知道嗎?歌詞曲調都充滿深沉愛意的這首歌根本不是情歌,而是藏著「刻骨銘心的親情故事」的手足之曲。

 時至今日,提起台灣創作歌手「張雨生」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網友都不會感到陌生。雖然只有短短 9 年的歌唱生涯,但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傳唱甚廣,尤其是感情充沛的主打歌——" 大海 ",一首唱給妹妹的歌。

妹妹不幸溺死 雨生為她開啟音樂人生

 1986 年 7 月 6 日是一個星期天,張爸爸和張媽媽計劃帶全家去梨山附近郊遊野餐。當時只有 20 歲的張雨生,以已經和同學約好一同外出為由,錯過了這次的全家出遊。

 但因為思念久別的妹妹張玉仙,那天清晨,他早早地就和妹妹接通了電話。兄妹二人在電話中聊了很久,有說有笑,哥哥對妹妹的寵愛也溢於言表,甚至讓旁邊的同學都誤以為雨生是在跟女朋友聊天呢!

 可是,雨生怎麼也沒想到,那次竟然會成為他最後一次聽到妹妹的聲音。

 那天下午,妹妹在郊遊時,踩到山澗上鬆動的石頭後重心不穩,跌入溪流,救上岸送醫急救,最終仍不治身亡。那一年,張玉仙只有 15 歲。

 雨生對妹妹的記憶定格在了那一刻,可是他對那個總是笑臉盈盈的妹妹的思念,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雨生說:「妹妹一直比我更愛唱歌,也一直唱得比我更好。」

 懷著對妹妹的愛和悼念,雨生決定背負起他們二人共同的夢想,踏上歌唱與創作的音樂之旅。

 這首" 大海 "正是朋友們總是看到雨生因思念妹妹而暗自神傷,專門為他創作的歌曲。他們希望雨生透過這首歌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唱出來,一方面悼念妹妹,同時也能減輕他的痛苦。

 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本來模糊的臉,竟然漸漸清晰

 想要說些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把它放在心底........



 Stop,停等一下!

 一首 1992 年發行的歌,何以 26 年後記者可以如臨現場般描摹出張雨生思念妹妹的心境?何況張雨生已在 1997 年離開人世。

 很簡單,以上文字純屬媒體記者聽到風便是雨、運用想像力瞎掰出來的,因為作者已經在記者會上說明當初創作" 大海 "的緣由。


 1992 年,張雨生退伍並回到了飛碟唱片,飛碟唱片老闆認為張雨生停止了兩年創作,要音樂人陳志遠給他寫一首歌曲,但是當時陳志遠比較忙,他就來找到了與其一起做編曲工作的音樂人陳秀男,讓他去寫。

 陳秀男覺得這對他而言是巨大的考驗,然後陳秀男就絞盡腦汁的寫出了" 大海 "。

 " 大海 "作曲者陳秀男先生接受採訪時講述了創作背景,這只是一首用心打造的主打歌,並未有什麼特殊的親情含義。

 

作者陳秀男談創作" 大海 "的緣由


 " 大海 "確實是首感人的好歌,老安非常喜歡,至今仍是時常聆聽的曲目。但它純粹就是專業音樂人創作出來的優秀作品,背後真的沒有特別的故事,這會影響您聽歌的興致嗎?

 
如果您想閱讀上面那篇文字的完整報導,請點選以下網址: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3/19/n10229393.htm/amp

 

 

 

 

 

★本網頁排版以電腦畫面為準,以手機觀看格式可能失準
 
安德森音樂倉庫
Facebook 公開社團
加入社團
 什麼都聽的音樂雜食主義者的碎念囈語,介紹好聽的音樂和分享音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