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建置修改中........

 

True colors 真實的色彩/Cyndi Lauper 辛蒂露波/1986
 
 " True colors 真實的色彩 "是走紅於 80 年代的女歌手 Cyndi Lauper 辛蒂露波的一首暢銷曲,是她第二張專輯中選出的第一支單曲,也是專輯中唯一一首她沒有參與詞曲創作的歌。 
 作者 Billy Steinberg 起先是為他的母親寫下這首歌,當這首歌決定交給鄉村巨星 Anne Murray 安瑪莉演唱,他的搭檔 Tom Kelly 改寫了第一段歌詞。但安瑪莉後來並未灌唱這首歌,才輾轉到了辛蒂露波手上。 
 試聽帶中的" True colors "以鋼琴伴奏,風格近似慢板福音歌曲,如同經典作品"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惡水上的大橋 ",但身兼製作人的辛蒂露波決定捨棄傳統意味甚濃的編曲,並以對比鮮明的唱腔來詮釋這首歌............. 繼續閱讀 & 相關影音
Heart of glass 玻璃心/Blondie 金髮美女合唱團/1979
 
 " Heart of glass 玻璃心"是 Blondie 金髮美女合唱團第三張專輯中選出的第三首單曲,發行於 1979 年一月,在英、美兩地及許多國家都是冠軍。 
 主唱 Deborah Harry 黛博拉哈莉和吉他手 Chris Stein 克里斯史丹在1975 年就寫好這首歌,當時歌名為" Once I had a love ",試聽母帶也已錄好。當時的編曲節奏較慢,偏放克風格。1978 年,他們又錄過一次試聽帶,更具流行色彩。 
 「這首歌是金髮美女合唱團最早期的作品之一,原先我們嘗試把它處理成慢板情歌或是雷鬼曲風,但效果都不好。」黛博拉哈莉表示。 
 當團員們和製作人Mike Chapman 麥可恰普曼準備開始錄製《 Parallel Lines 平行線 》專輯時,製作人要求團員把所有的歌都唱過一遍。等全部的歌都唱完了,麥可恰普曼問道:「還有別的歌嗎?」 
 這時,黛博拉哈莉有些難為情的回答:「嗯……是有一首舊歌。」於是把這首錄製前二張專輯時放棄的歌演唱一遍。聽完後,麥可恰普曼覺得棒極了,決定先把重心放在這首歌上,並建議他們編成迪斯可風格............. 繼續閱讀 & 相關影音

Aubrey 奧布芮/The Bread 麵包合唱團/1972

 麵包合唱團組成於 1968年,以鍵盤手兼主唱的 David Gates 大衛蓋茲為靈魂人物,因為他還幾乎包辦了詞曲創作,尤其擅長軟調的抒情歌曲,成軍十年共五張專輯,每張專輯裡都有好幾首動人至極的作品。即使在 1977 年團體解散後,他在 1978 年依然有一首相當好聽的" Goodbye girl 再見女孩 "進入排行前十名。 大衛蓋茲是在看了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第凡內早餐》之後,寫出了這首歌。也許是因為劇情觸動了內心,也可能是喜愛女主角奧黛麗赫本,因為" Aubrey "和奧黛麗赫本的原文名字" Audrey "十分相似。歌曲內容是描述歌者對 Aubrey 這位女孩不求回報的愛戀,可能是初戀,可能是不敢言說的愛慕,但也有人認為是寫給未出世即夭折的孩子。
 我相信大衛蓋茲對這位女孩一定有滿腹的心事要說,只有三分多鐘的歌曲裡,歌詞完全沒有重複。聽出來了嗎?這首歌在音樂上的處理,只有大衛蓋茲的歌聲,沒有和聲;編曲部份以木吉他、弦樂為主,完全沒有鼓組的節奏出現。這樣的處理不算特例,但也頗不尋常。
 這首歌收錄在麵包合唱團 1972 年的專輯《 Guitar Man 》,當年在全美百大單曲榜最高名次為第十五名,卻是該團最抒情動人的歌曲之一,深夜聽來總是讓人低迴不已。
 歌詞 & 相關影音

 Go west 前進西方/Pet Shop Boys 寵物店男孩合唱團/1993
 
 絕大部分的翻唱曲,都無法和原唱相提並論,更不用說超越。" Go west "卻是一首不僅超越原唱,簡直就是三級跳的成功翻唱。 
 " Go west "是美國 70 年代極成功的舞曲團體 Village People 鄉巴佬合唱團的作品,發行於 1979 年。和該團其他暢銷曲" Y. M. C. A. "`、" In the navy "相較之下,這首歌的知名度遜色許多。 
 " Go west "的歌名取自美國十九世紀鼓勵年輕人前往西部發展的口號:" Go West, young man ";進入廿世紀 70 年代,美國歷經越戰洗禮與社會動盪,舊金山這個大城市成為嬉皮、同志的大本營,這首歌被視為是為呼應同志解放運動而創作的歌曲,鼓舞同志前往位於西岸的舊金山,但鄉巴佬合唱團中寫作此曲的團員 Victor Willis、Jacques Morali 卻極力否認此種說法。 
 以當時的時代氛圍,鄉巴佬合唱團否認創作意圖並不意外,但幾位團員分別以警察、牛仔、酋長、水手等猛男造型出現,當時就引人聯想而議論紛紛,據說特別吸引同志注目,該團甚至有一首暢銷曲就叫做" Mucho man "。mucho 意指:男子氣概、大男人主義。 
 1992 年,名導德瑞克賈曼( 英國著名的同志導演,作品有《愛德華二世》等 )邀請寵物店男孩在曼徹斯特舉辦的愛滋病慈善晚會中演出。團員中的 Chris Lowe 決定翻唱" Go west ",此一決定間接確認了這首歌的屬性。演出時主唱 Neil Tennant 雖然忘詞,二人仍在演出後決定將這首歌灌錄為單曲,使這首歌呈現了嶄新的風貌 ............ 繼續閱讀 & 相關影音
 Jackaroe 傑克羅/Joan Baez 瓊拜雅/1963
 
 " Jackaroe "為流傳鄉野的民歌,祖籍不明。根據學者的採集紀錄,它應該是發源自英國,流傳至各地後歌名雜沓,前後計有" Jack Munro "、 " Jackie Monroe "、" Jack-A-Roe "、"Jackaroe "、" Jackaro "、" Jackie Frazier "、" Jack the Sailor "、" Jack Went A-Sailing "、" The Love of Polly and Jack Monroe "等不同歌名。 
  1917 年出版,由 Olive Dame Campbell 和 Cecil Sharp合著的《English Folk Songs From the Southern Appalachians》,記載說其中的" Jack Went A-Sailing "是常被引用的早期版本。1989 年出版,Dianne Dugaw 所寫的《Warrior Women and Popular Balladry, 1650-1850》則寫到 1934 年在美國密蘇里州採集到" Jack Monroe ",並註明這個版本在 1830 年代左右即流傳於波士頓一帶。 
  " Jackaroe "這首歌後來成為民謠搖滾歌手的必備曲目,錄音版本不少,幾位重量級人物均曾留下錄音,如巴布狄倫、瓊拜雅;The Grateful Dead 死之華合唱團則灌唱了" Jack-A-Roe "這個版本。 
  民謠歌后瓊拜雅經常演唱早期民歌,《Joan Baez In Concert》這二張一套的現場錄音是喜愛民謠的歌迷必備的名盤," Jackaroe 傑克羅 "為其中亮點,老安當年就是為了這首" Jackaroe "而買了這張專輯。
 繼續閱讀 & 相關影音
 Wuthering Heights 咆哮山莊/Kate Bush 凱特布希/1978

 這首歌是英國才女凱特布希的作品, 收錄在 1978 年發行的個人首張專輯《The Kick Inside》,當時才十九歲的她,包辦了整張專輯的詞曲、和聲和鋼琴,音樂風格的多樣性與成熟度,讓樂評界驚豔不已。 實際上,這張專輯從 1975 年她十六歲起就開始錄製,直到 1978 年才完成並發行。
 歌名和歌詞都取材自英國文學經典" Wuthering Heights 咆哮山莊 ", 是專輯中的第一首主打單曲,在世界各地都是暢銷曲。在英國當地, 它是一首冠軍曲,權威的音樂雜誌《Q》評選的流行音樂史百大單曲,這首歌名列第卅二名;《咆哮山莊》這本小說也因為這首歌,引起年輕一輩的注意,而再度進入暢銷書排行榜。
 事實上,凱特布希就是因為看到《咆哮山莊》1970 年電影版結尾的十分鐘,對這部古典小說產生興趣,並意外發現作者艾蜜莉布朗特和自己的生日都是七月卅日,於是在某個深夜裡寫下了這首歌。
  歌詞中一再出現的凱西( 凱瑟琳的簡稱 )和希斯克里夫,是《咆哮山莊》的男女主角。" Let me in "、" I'm so cold "等句子都是引用小說第三章中凱瑟琳的一場噩夢,這一幕同時也暗示了故事結局,希斯克里夫在悔恨中度日,因難產而死的凱瑟琳,魂魄仍在咆哮山莊徘徊不去,不斷向窗內的愛人泣訴自己的悔恨與孤寂。
 繼續閱讀 & 相關影音

 Broken vow 破碎的誓言/Josh Groban & Chris Botti 喬許葛洛班 & 克里斯伯堤/2008 

 " Broken vow破碎的誓言 "的原唱為Lara Fabian蘿拉菲比安。是蘿拉菲比安和友人合寫的作品,收錄在她 2000 年的專輯,這是她第一次以英語演唱的專輯。由於出生在一個比利時與義大利聯姻的家庭,她自小即熟悉義大利文及法語。在此之前,她已發行過三張法語錄音室專輯及一張現場專輯。
 雖然是主打歌,但這首歌並未拍攝音樂錄影帶。難得的是,2002 年的台灣偶像劇《流星花園2》選用了這首歌為劇中主要插曲,並為它製作了一部MV。
 這首歌問世後不久,老安就聽過,但印象不深。美國男聲新秀 Josh Groban 喬許葛洛班是第一位翻唱這首歌的歌手,收錄在他 2002 年的專輯《Closer》,老安聽過,也覺得還好。
 這首歌之後在世界各地陸續有零星的翻唱版本,但不算是大紅的歌曲。2010年,歌聲超齡的美少女 Jackie Evancho 小賈姬奪下『美國達人秀America’s Got Talent』第五季亞軍,唱片公司為小賈姬選了這首歌,並請蘿拉菲比安改寫成法文歌詞,為配合專輯《 Dream With Me 》的調性,蘿拉菲比安將原本描述碎心戀情的內容改寫成對世界和平的憧憬,歌名則更動為" Imaginer ",發行於 2011 年。
 繼續閱讀 & 相關影音

 Child 孩子/Freddie Aguilar 佛瑞迪艾格勒/1979

 " Child "這首歌曲原為菲律賓語歌曲" Anak ",原意為" 孩子 ",精確一點應為" 吾兒 "或是" 吾女 "。
 詞曲、演唱的 Freddie Aguilar 佛瑞迪艾格勒,本名 Ferdinand Pascual Aguilar,出生於 1953 年二月五日。他在年輕時曾有一段荒唐歲月,十八歲那一年,他輟學並離家出走,期望他成為一名律師的父親因此傷心不已。只帶了一把吉他,隻身流浪遠方的他,沒有人陪伴與引導,最後流連於賭場,沉迷其中。五年後,佛瑞迪艾格勒幡然醒悟,悔恨不已,寫下了" Anak "這首歌,向父母表達他內心的悔意。
 帶著這首歌他回到家,請求原諒與寬恕,雙親乍見浪子回頭,笑顏敞開雙臂大方接納。父親看完歌詞後深受感動,父子感情從此更加親密。
 " Anak "成為 1977 年馬尼拉舉行的第一屆流行音樂節 Metropop Song Festival 的決賽歌曲,據說因為它的民謠曲風不符合主辦單位預設的現代風格而屈居亞軍。它於 1978 年被灌成唱片,推出後不僅在菲律賓成為排行冠軍,在日本、香港、印尼、馬來西亞和歐洲許多國家都十分受歡迎。美國的告示牌雜誌認為它是 80 年代的世界性歌曲,總共被譯成廿七種語言,在五十六個國家發行,全球賣出三千萬張單曲,翻唱版本超過一百個以上。2000 年,有一部根據這首歌的情節所攝製的電影" Anak ",代表菲律賓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未入圍;2006 年,這首歌成為菲律賓史上銷售量最高的歌曲。
 繼續閱讀 & 相關影音

 The power of love 愛的力量/Jennifer Rush 珍妮佛洛許/1985

 Jennifer Rush 珍妮佛洛許出生於紐約,父親是位歌劇演唱家,母親是位鋼琴家,九歲時舉家遷居到德國。
 自小耳濡目染的珍妮佛洛許也走上音樂這條路,在 1982 年就和主流大廠牌簽約。1985 年首張專輯裡出現有多首暢銷單曲," The power of love 愛的力量 "一曲更是橫掃歐陸各國排行冠軍,在英國更是銷售量最高的年度單曲。
 
說來她能有如此成就得感謝英國

 珍妮佛洛許於 1984 年灌錄這首歌,這首歌由她和 Candy de Rouge、Mary Susan Applegate 合寫。作曲的 Candy de Rouge( 本名Wolfgang Detmann ) 曾於 1983 年以歌名" You were my Lady and I was your man "發表。珍妮佛洛許灌唱的版本曲名改為" The power of love 愛的力量", 在 1985 年推出後,讓她得到德國排行榜第十七名的名次。
 不久,CBS唱片公司(
現已被購併入 SONY 唱片集團 )的英國總裁 Paul Russell 保羅羅素決定在英國發行這首歌。1984年總公司在夏威夷舉行的例行年會上,他曾聽過珍妮佛洛許現場演唱,對這首歌印象十分深刻。
 但" The power of love "在英國發行後反應卻不如預期,1985 年六月廿二日首度進榜為九十七名,接下來一個月都在五十名外停滯不前,唱片公司當下決定撤回這首單曲。
 幾個月後,唱片公司重整旗鼓,將這首單曲二度上市。新的促銷手法顯然奏效," The power of love "一進榜就位居第 36 名,時間是 1985 年九月廿一日,珍妮佛洛許因此受邀到收視率極高的排行歌唱節目《 Top of the Pops 》中表演這首歌。隔週," The power of love "跳躍式的上升到第十五名、第二名,然後在冠軍寶座待了五週,成為英國那一年的年度總冠軍,售出 139 萬張單曲..........
 繼續閱讀 & 相關影音
 Kinderspiele 兒時嬉戲/Esther 愛莎/1972

 這首《兒時嬉戲》取材自德國詩人海涅( Heinrich Heine 1797-1856 )於 1824 年寫給妹妹的詩篇《歸鄉》("Die Heimkehr"1823-1824)。要認識這首歌,請先閱讀作家陳黎多年前的這篇文章:

我曾愛過ㄧ個男孩《故事》的故事 陳 黎

 你知道我們這個濱海的小城現在正流行什麼歌嗎?不是小虎隊的,也不是方季惟的。是一首從來沒有在電台或電視上播過的〈故事〉。

 我大學音樂系畢業的學生 K,前兩個禮拜從台北寄了一張 CD 給我,在她住處附近有一家唱片店,老闆在店中懸了許多棒子,遇愛樂者即打,說是「棒打知音」。我的學生被打了好幾下,寄來的 CD 即是老闆強棒出擊,極力推銷的。我收到後隨即拆開來聆聽,是一位叫 Esther 的女歌手的歌唱集。第一首歌一出,我還來不及辨認是那一種語言,就馬上被暗藏在歌聲裡的魔術棒子擊倒了。多年前,在聽過我課堂上播放的舒伯特的〈魔王〉之後,讀國中的 K 在週記上寫說她有一種「全身發麻,不能自已」的奇妙感覺。如今,那音樂的魔王彷彿又回來來附著在我身上。

 我按下 repeat 鍵,反覆聽了好幾遍。唱片外殼上印說這是 E. Ferstl 譜的海涅的〈Kinderspiele〉(〈兒童遊戲〉?)。旋律實在甜美而容易上口,我忍不住拿起筆自動配詞,不管原來的德語在唱什麼。我到了學校,花了兩節課的時間湊成下面的〈故事〉:


 我曾愛過一個男孩,
 他說我像花一般美,
 在每個月光的晚上,
 他來到我窗口歌唱。
 那歌聲輕輕揚起,
 我心兒也跟著顫動,
 不知道為什麼哭泣,
 睜開眼他已經離去。

 那男孩離開了家鄉,
 到一個雪深的地方,
 在每年春天雪融前,
 他寄給我一張紙片。
 那春風輕輕吹起,
 我心兒也跟著顫動,
 不知道為什麼哭泣,
 想告訴他:我想念你。

 我曾愛過一個男孩,
 他也許已兒女成群,
 在每個冬天的晚上,
 在爐邊教他們歌唱。
 那爐火慢慢燒著,
 我心兒也跟著顫動,
 不知道為什麼哭泣,
 莫非我還依然年輕?


 最後一節課,我打鐵趁熱地把歌詞影印給學生,讓她們跟著唱,她們聽後紛紛要求我把原曲拷貝給她們。當晚回家,友人和他的學生來訪,看到我在錄這首歌,問誰唱的,我示以中文歌詞,大家很高興地一起唱起來。

 第二天,我照樣準備把它教給新的班級,沒想到她們說已經會了,原來是昨天的班級唱給她們聽的。很快地,學校裡每個年級的學生都在唱它,甚至於放學後走在街上都可以聽到。過了一個星期,我那愛唱歌的表妹打電話給我:「表哥,我的同事今天教給我一首歌,非常優美動人,你一定沒聽過,我唱給你聽!」她隨即在電話那一頭唱了起來。老天,居然是「我曾愛過一個男孩……」。


......
繼續閱讀 & 相關影音

 All by myself 獨自一人/Eric Carmen 艾瑞克卡門/1975

 Eric Carmen 艾瑞克卡門受過古典音樂訓練,這首在獲得排行亞軍的抒情曲,正可以說明古典音樂所帶給他的影響。
 " All by Myself 獨自一人 "為艾瑞克卡門 1975 年的作品,收錄在他的首張專輯。當時他剛離開 Raspberries 覆盆子莓合唱團開始單飛生涯,這首歌曲打入 Cash Box錢櫃雜誌(現已停刊)的排行冠軍,Billboard 告示牌雜誌則為亞軍,全美賣出 100 萬張單曲,成功為艾瑞克卡門打響了名號,後來他演藝生涯共有八首歌曲攻入全美前四十名。
 " All by Myself "的作曲者列名有:艾瑞克卡門和 Sergei Rachmaninoff 拉赫曼尼諾夫。拉赫曼尼諾夫為俄國鋼琴家與作曲家,出生於1873 年,晚年入籍美國,卒於 1943 年。拉赫曼尼諾夫身高 190 公分,由於手掌極大,所以他寫出的鋼琴作品,常帶有他的巨掌才能駕馭的艱深技巧,令一般鋼琴家十分頭痛。1997 年奧斯卡得獎電影《 The Piano 鋼琴師 》,片中那位澳洲的鋼琴天才負笈英國時,就是因為苦練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最後在演奏會上陷入瘋狂狀態。拉氏最著名的作品有第二號、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等。艾瑞克卡門就是採用拉氏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的部份旋律,加上他單飛前1972 年在覆盆子莓合唱團時期的作品" Let's pretend "的副歌片段,將速度放慢,成為這一首極受歡迎的" All by Myself "。
 隨著歌曲的問世,拉赫曼尼諾夫的後代和艾瑞克卡門接洽,達成協議,對方可收取 12% 的版權費。相同的付費模式沿用至艾瑞克卡門的另一首暢銷曲" Never gonna fall in love again 絕不再墜入情網 ",因為這一回艾瑞克卡門借用了拉氏的第二號交響第三樂章的主題,由此也可看出艾瑞克卡門有多喜愛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
 這首歌後來有不少翻唱版本,包括法蘭克辛納屈、席琳狄翁、Il Divo 美聲男伶等,但老安還是鍾情於原唱。後來國內唱片公司發行西洋合輯時,這首歌幾乎是必備曲目。
 歌詞 & 相關影音

 Arrival 抵達/Mike Oldfield 麥克歐菲爾德/1980
 Arrival 抵達/ABBA 阿巴合唱團/1976


 " Arrival 抵達 "是瑞典國寶 ABBA 阿巴合唱團發行於 1976 年的專輯,發行之後在世界各地熱賣,在英國甚至是 1977 年最暢銷的專輯。
 這張專輯中最受歡迎的歌曲有" Dancing queen "、" Money, money, money "、" Knowing me knowing you "。收錄的最後一軌是專輯標題曲" Arrival 抵達",是一首演奏曲,或者說是無言歌。它是 ABBA 作品中繼" Intermezzo No.1 間奏曲第一號 "之後的第二首演奏曲,也是最後一首。同樣是由團中的二位男團員作曲,風格明顯受到瑞典傳統民謠的影響,正式灌錄前,曲名曾暫定" Fiol "、" Ode to Dalecarlia "、" Arrival in Dalecarlia "等,當它在 1976 年八月卅日錄音結束,整張專輯宣告完成,曲名訂為" Arrival ",專輯名稱也訂為" Arrival "。相較於前述幾首暢銷曲," Arrival "所受到的注意明顯少了許多。
 1980 年,英國電子搖滾奇才 Mike Oldfield 麥克歐菲爾德在專輯《 QE2 》中改編了這首曲子,以更豐富的電吉他音效與鮮明的節奏賦予全新風貌,單曲推出後果然獲得注目。而且單曲的封面仿照 ABBA 專輯封面的概念,是諧仿也是致敬,只不過麥克歐菲爾德乘坐的是 Bell 47G 直昇機。
 記得台灣當時有一個影像紀實的報導節目《映象之旅》,製作團隊有張照堂、雷驤、阮義忠、杜可風等,在台灣的攝影、藝文界都是名震一時的人物。這個節目以鄉土踏察、記錄風土民情為主,內容不摻雜政治意識,備受好評,其片頭採用了麥克歐菲爾德改編的" Arrival ",音樂與影像十分合拍對味,令人一新耳目。
 " Arrival "後來出現了歌詞版本,1983 年,填上法語歌詞後曲名為" Belle 美人兒",由 Daniel Balavoine 與 ABBA 的女主唱之一的 Frida 合唱,此乃法國音樂劇《 ABBAcadabra 阿巴咒語》中的一首歌。可見以阿巴合唱團的作品發展為音樂劇的作法為法國人首創,英國後來推出的《 Mamma Mia! 媽媽咪呀!》也是以相同概念發展而成的劇作,但那已是 1999 年的事了,只不過後者顯然更受歡迎。
 這首曲子還有其他版本。1983 年稍晚,也是在法國,同樣是 ABBA 的主唱 Frida,她和B. A. Robertson 合唱了另一個不同歌詞的版本,曲名" Time 時光 "。之後在法、德、英都曾被改編或引用;2008 年,莎拉布萊嫚在《 A Winter Symphony 》專輯唱了這首歌的英文歌詞版,這個版本的歌詞,是《 媽媽咪呀!》音樂劇在籌備時,阿巴的男團員 Björn Ulvaeus 為" Arrival "所寫的。不過" Arrival "最終並未排入音樂劇中。
 比較意外的是,這幾年來" Arrival "成為軍樂隊表演的新寵,當陣式排開,蘇格蘭風笛與管樂齊鳴,豈止悠揚兩字了得! 歌詞 & 相關影音
 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 心靈風車/Dusty Springfield 達絲提史賓菲爾/1966
 
 皮爾斯布洛斯南與蕾妮羅素合演的「The Thomas Crown Affair 天羅地網」,是重拍 1966 年加拿大名導諾曼傑維森執導、史提夫麥昆與費唐娜薇主演的同名電影,描寫著重物質享受與生活品味的富商,也愛藉著搶銀行追求刺激,嘗試生命中難得的冒險經驗,女偵探則用愛情與肉體嘗試挖掘出富商的真面目。
 諾曼傑維森邀請當時已嶄露頭角的法國作曲家 Michel Legrand 米榭李葛蘭為電影擔任配樂,初剪的版本長達五小時,米榭李葛蘭看完後十分喜歡,要求導演和剪接師先去度個長假,然後他不去計算需要音樂的劇情片段長度,完全根據看完毛片的最初印象所受的感動,寫出電影音樂。剪接師問他 ,若寫出的音樂不適合怎麼辦?他回答說:「那我就按照傳統做法,看著畫面長度,免費寫出第二套音樂送給你們。」

六個星期後,米榭李葛蘭交出了一套爵士風味的配樂,讓導演諾曼傑維森滿意極了,認為米榭李葛蘭傑出的音樂,讓他在剪輯後製的過程中,激發出更多靈感。不過,片中有一段男主角開飛機的畫面,諾曼傑維森認為應該要有歌曲來搭配。米榭李葛蘭聽了,立刻就作詞家艾倫布格曼的歌詞,很快寫出了曲,歌名為" 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 心靈風車 "。李葛蘭甚至遊說該片的錄音師 Noel Harrison 諾爾哈里森演唱該曲,嗓音頗佳的錄音師原本不肯,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才完成歌曲錄音。沒想到這首歌後來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主題曲,諾爾哈里森事後還特地宴請米榭李葛蘭,感謝他的知遇之恩。不過,後來流傳的並非電影原聲帶中的男聲版,而是著名英國女歌星 Dusty Springfield 達絲提史賓菲爾後來灌錄的版本。
 1999 年「天羅地網」舊片新拍,由當時演 007 情報員走紅的皮爾斯布洛斯南與蕾妮羅素合演,配樂也重新找人,唯獨保留了主題曲" 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 " ,由警察合唱團主唱 Sting 史汀演唱。當年女主角、風華不再的費唐娜薇在新版中客串演出男主角的心理醫師,原版的男主角史提夫麥昆則早已於 1980 年辭世。
 歌詞 & 相關影音

 Laughter in the rain 雨中歡笑/Neil Sedaka 尼爾西達卡/1973
 
 以" < Oh Carol 噢!卡洛 "、" < One way ticket單程車票 "等暢銷曲聞名的 Neil Sedaka 尼爾西達卡,在 1960 到 1963 年連續有十一首單曲打入全美排行前四十名。然後,很令人意外的,在以披頭四為首的英倫藝人大舉入侵美國歌壇之後,整整十年,他再也沒有一首歌能在美國成為暢銷曲,對曾是排行榜寵兒的尼爾西達卡而言,情何以堪?
 " Laughter in the rain "這首歌成為尼爾西達卡在美國東山再起之作,說來他還得感謝 Elton John 艾爾頓強。兩人相識於 1972 年,一年後,尼爾西達卡在倫敦和 10 CC合唱團一起錄製專輯,和艾爾頓強又搭上線。艾爾頓強在歌壇以鋼琴作曲、表演聞名,暢銷曲接連不斷,如"
< Your song 你的歌 "、" < 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 再見黃磚路 "等,當時他才成立自己的 Rocket Records 火箭唱片公司不久,便答應幫尼爾西達卡在美國發行單曲,在英國排行榜剛獲得第十五名的" Laughter in the rain "成了首選。
 於是,原本只預備在英國發行的" Laughter in the rain ",在 1974 年反攻回他的祖國美國。在美國原本已不具號召力的尼爾西達卡,在艾爾頓強的強力背書下,確實受到電台 DJ 更多關愛的眼神。這首歌最終衝上了排行冠軍,成為他第二首在美國熱賣超過百萬張的單曲,距離前一首百萬單曲" Breaking up is hard to do ",已有十二年之久。
 自此,尼爾西達卡重回美國歌迷懷抱。直到 1977 年,他還有另外六首歌曲進入全美前四十名。而艾爾頓強也持續相挺好友,尼爾西達卡 1975 年的作品" Bad blood "中他擔任和聲,是一首冠軍曲;1976 年則在" Stepping out "和西達卡對唱,也是首暢銷曲。
 2009 年,英國 BBC 國家廣播公司為猝死的麥可傑克森舉辦了一場紀念音樂會,尼爾西達卡獻唱了這首" Laughter in the rain "。在訪問中他表示,麥可傑克森每次遇見他,都會說" Laughter in the rain "是西達卡作品中他最喜歡的一首。
 歌詞 & 相關影音
 Wake me up 叫醒我/Avicii 艾維奇/2013

 
進入 21 世紀以後,老安德森很少被第一次聽的新歌電到," Wake me up! "是極少數的一首。 
  寫曲、製作的艾維奇表示:「" Wake me up! "是個有趣的音樂實驗。我與鄉村歌手 Mac Davis 麥克戴維斯錄了一首歌,他曾為貓王寫過多首暢銷曲,但我還需要找另一位歌手來演唱才行。在那同時,我必需再為黑人靈魂歌手 Aloe Blacc 錄製一首歌曲,便立即著手進行。我和吉他手 Mike Einziger 一起寫好了和弦、旋律,獨缺歌詞。我們都無法演唱,預錄帶又勢在必行,而我們在洛杉磯認識的只有 Aloe Blacc 一人,於是我們打電話給他,他剛好有空。幾個小時後,他完成了歌詞,也很快錄好了這首歌。」 
  加州搖滾團體 Incubus 的吉他手 Mike Einziger 的說法則是:「首次碰面討論時,我對艾維奇和他的音樂根本不熟。當艾維奇那邊的團隊詢問我有沒有興趣和他一起合作,我疑惑的想怎麼可能合作?隨即又想這世上有什麼是我不能做的?」 
  於是,Mike Einziger 在家中的錄音室裡彈吉他,艾維奇演奏鍵盤,兩個小時搞定了曲的部份。那一晚,艾維奇和 Aloe Blacc 原本有另外的錄音計劃,但兩人興致高昂,決定打鐵趁熱,立即電召靈魂、嘻哈歌手 Aloe Blacc 過來助陣。不久,Aloe Blacc 帶來了他從前就寫好的詞。「像是一首詩。」Mike Einziger 說道,三人便開始把詞曲結合起來,在那一個晚上完成了整首歌的錄製。 
  就這樣,由黑人靈魂歌手演唱、融合電音舞曲和鄉村民謠風格的" Wake me up! "於 2013 年六月問世,宛如大地驚雷,一推出立即聲動全球,迅速攻佔世界各地排行榜冠軍達 70 個國家地區,英國上市首日便賣出 8.8 萬張單曲CD。
 
 
 
以下為唱片公司的宣傳通稿,可以讓樂迷更認識 Avicii:
 
 
 繼阿巴合唱團(ABBA)之後,瑞典又再次出口橫掃全球的巨星! 
  來自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艾維奇( Avicii ),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新生代DJ/混音師/唱片製作人,除了是 2012 年全球百大 DJ 名單第三名,曾獲得瑪丹娜欽點為她的單曲" Girl gone wild "操刀混音,可說是近年來在歐美吹起的" EDM "( Electronic Dance Music,電子舞曲)潮流代表人物。 
  現年僅 24 歲的艾維奇以單曲" Wake me up! "橫掃全球 70 國冠軍,在英國更以單日銷售 8.8 萬張的成績,成為今年英國銷售最快的單曲,全球銷售也已超過 200 萬張。艾維奇更成功進軍美國主流音樂市場,除了" Wake me up! "在告示牌熱門單曲榜登上第名之外,艾維奇成為 Billboard雜誌的封面人物。 
  艾維奇今年與 ABBA 兩位創作團員 Bjorn Ulvaeus 與 Benny Andersson,一同為瑞典主辦的歐洲歌唱大賽譜寫主題曲" We Write The Story",已被譽為是瑞典新國寶。甫公佈的 2013 歐洲 MTV 音樂大獎入圍名單,艾維奇就獲得最佳電子舞曲藝人與最佳瑞典藝人兩項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