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 》主題,如果不按暫停,這裡可以聽完專輯的前六首曲目
Silk road fantasy 絲綢之路幻想曲
![]()
天 界 |
Silk road 絲綢之路/Kitaro
喜多郎/1980 電子音樂家喜多郎為日本 NHK 的紀錄片《 絲綢之路 》所編寫的配樂,是他成為大師的第一步,也是他累積國際聲譽的起點。 80 年代中期,西方樂壇出現了「New Age 新世紀音樂」此一名詞,剛好被引介至歐美的喜多郎,成為 New Age 流派中少數來自東方國家的音樂家。 關於絲綢之路 ◎以下資料由老安編輯整理自: 絲綢之路 (NHK紀錄片)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NHK 特集 絲綢之路(日語:NHK 特集 シルクロード)是日本放送協會(NHK)在 1980 年代初期拍攝製作的《 NHK 特集 》之一,以絲綢之路主題。全片共兩部,其中第一部與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合作拍攝。該節目從開始構想到完成製作共耗時 17 年,被譽為日本電視史上的里程碑級作品。 因獲得巨大迴響,其後 NHK 還製作了《 海上絲綢之路 》等衍生作品,並在 21 世紀初期製作了《 新・絲綢之路 》。 《 絲綢之路 》這一紀錄片的構想可追溯至 1972 年 9 月田中角榮訪華。隨同田中訪華的 NHK 導演鈴木肇在回到日本後提出了名為《馬可波羅的冒險》的節目企劃書,也是《 絲綢之路 》的原型。 該企劃雖然在 NHK 內部獲得大力支持,時任放送總局長堀四志雄也向中國政府及中國中央電視台進行取材交涉。但當時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拒絕了 NHK 的請求。直到 1978 年 10 月鄧小平訪日時,鈴木肇通過鄧小平的秘書直接進行交涉,終於獲得採訪許可。該節目也成為 NHK 第一個大型國際共同製作節目。 《 絲綢之路 》第一部的取材開始於 1979 年 8 月,自西安出發,取材中國境內絲綢之路各地的風景和文化。該節目是中國第一次允許外國媒體採訪絲綢之路。1980 年 4 月 7 日,《 絲綢之路 》在《 NHK特集 》首播,第一部共有 12 集。井上靖、司馬遼太郎、陳舜臣等著名文化人亦有出演該節目,並執筆了相關書籍。司馬遼太郎讚譽該紀錄片是「二戰後日中最豐碩的文化交流成果」。 《 絲綢之路 》每集均有 20% 左右的高收視率,應觀眾「絲綢之路並非僅限中國,而是直到羅馬的商路」的要求,NHK 在此後又進行了長期取材交涉,在 1983 年 4 月至翌年 9 月播出了《 絲綢之路第二部 --前往羅馬之路 》(シルクロード第二部 ローマへの道)。其行程自帕米爾高原出發,經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中亞、高加索山脈、土耳其等地,最後到達羅馬,共 18 集。 第二部同樣反映了當時的世界形勢,如因蘇聯入侵阿富汗而未能進入阿富汗取材;兩伊戰爭導致的緊張局勢亦有在節目體現。 節目的旁白是石坂浩二,音樂則由喜多郎擔當。喜多郎因該節目而獲得第 18 屆銀河賞選獎。 關於作曲家喜多郎 ◎以下資料由老安編輯整理自: 喜多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喜多郎(日語:喜多郎 キタロウ、羅馬讀音 Ki-ta-ro-u, 1953 年 2 月 4 日 - ),日本的新世紀音樂作曲家,本名高橋正則,愛知縣豐橋市生。喜多郎先生擁有美國居留權,目前和家人長期在美國加州定居。 1953 ~ 1976 年 早年受到黑人歌手 Ottis Redding 歐提斯雷丁的啟發而自學吉他。 他曾這樣說: 「我從沒接受過音樂教育,我相信自己的耳朵和感覺,也相信靈感就在我附近。我所作的音樂不是源自自己,而是來自天堂,只不過是通過我的身體和手指組成的。 我對於自己沒有接受過吉他課程的情況下就能作曲感到十分驚奇。雖然沒有音樂基礎,但我的手指不斷地擺動。我曾自問道:『這首曲是誰作的?』『這些歌曲是我寫的,但不是我作的。』」 當喜多郎就讀愛知縣豐橋商業高校後,他與他的朋友組成一個名為「信天翁」的樂隊,並經常在舞會和宴會上演出。 他說: 「高中時我是一個業餘樂隊的成員。一開始的時候彈吉他,後來彈鍵盤。記得有一次我們鼓手在一場爵士樂演奏會演出前缺席。 那時我雖然沒打過鼓,但身為樂團團長的我必須代替鼓手在該場演奏會中演出。我的打鼓技術沒有鼓手那麼好,但我們卻沒有在演奏途中出錯,完美演奏完這場爵士樂演奏會。 後來又有另一名貝斯手在演奏會演出前缺席,所以我又臨時學了貝斯。這兩位成員突如其來的缺席使我累積了些許經驗,對樂器有基本的認識,於是那時我立志要創作音樂。 畢業後,我決心要向音樂事業發展,所以到東京尋找適合自己的樂隊,最後憑著對樂器的經驗和直覺加入幾個東京和橫濱的樂隊。那時候我都是彈奏鍵盤,並在加入樂隊後學了合成器。」 喜多郎的父母當初反對他以音樂為他的終身事業,於是想盡辦法安排他在日本公司上班。最後喜多郎離家出走,開始日間上班晚上創作的生活。 1970 年,他開始學習鍵盤並加入 Far East Family 樂隊,跟隨他們做全球巡迴演出。他在歐洲演出時有幸與德國 Tangerine Dreams 橘夢樂團的發起人 Klaus Schulze 見面,Klaus Schulze 教授他更多關於使用合成器的秘訣。 1976 年,他離開 Far East Family 樂隊並遊歷亞洲國家:中國、寮國、泰國、印度等。 1977 年 ~ 1983 年 喜多郎於 1977 年返回日本發展個人事業。 喜多郎這個藝名是他的朋友根據日本動畫《 鬼太郎 》中「鬼太郎(日文讀音和喜多郎一樣)」這個角色給他的綽號。 初期,他錄製了兩張專輯—《 天界 》(Ten Kai/Astral Voyage)和《 大地 》(Full Moon Story),吸引了很多支持新世紀運動的樂迷。他的第一個演奏會於東京新宿區舉辦,在這次演奏會中,喜多郎率先使用合成器模仿了 40 多種樂器。 1984 ~ 1992 年 『絲綢之路』是日本 NHK 電視台在 1984 年 4 月 7 日播出的紀錄片,花了 17 年錄製,可謂日本電視史的指標。該紀錄片由石坂浩二擔任旁白,並由喜多郎譜曲做為紀錄片的主題曲。該系列原聲帶銷售量達到數百萬張之多,使他的國際知名度不斷增加。 1986 年,喜多郎於 Geffen 唱片公司時再次發行之前的六張專輯《 天界 》(Astral Voyage),《 大地 》(Full Moon Story),《 千年 》(Millennia),《 天竺 》(India),《 飛雲 》(Silver Cloud and Asia),並發行新專輯《 西方 》(Towards the West)。 1987 年,他與其他樂隊(Grateful Dead、Yes)分別協作唱片《 心靈之光 》(The Light of the Spirit)及《 夢 》(Dream),銷售量高達一千萬張,並在 1993 年憑著電影《 天與地 》獲得金球獎最佳原創音樂獎。 1989 年,他為電影『桂河大橋續集』(Return from the River Kwai)寫了日文主題曲。喜多郎與 Megadeth 前吉他手 Marty Friedman 合推專輯《 景 》(Scenes),並由 Shrapnel 唱片代理發行。他還跟香港流行歌手梅艷芳合作推出『似水流年』。 喜多郎於 1992 年為 Beyond 樂隊負責" 長城 "的前奏,歌曲收錄於同年 Beyond 樂隊發行的專輯《 繼續革命 》。 1994 年 ~ 至今 喜多郎 1994 年於 Domo 唱片公司期間發行了十二張專輯,其中《 天際回響 》(An Enchanted Evening)(1995)、《 大地之母 》(Gaia-Onbashira)(1998)以及《 遠古 》Ancient (2001)都入圍葛萊美獎。1999 年的《 思慕 》(Thinking of You)更獲得葛萊美最佳新世紀專輯獎。簡言之,喜多郎在 Domo 唱片公司製作的專輯先後入圍葛萊美高達 11 次。 空海之旅系列 一千一百年前,佛教徒空海所作的旅行激發喜多郎創作《 空海之旅 》(Sacred Journey of Ku-Kai)系列。《 空海之旅 》四部曲分別在 2003、2005、2007 及 2011 推出。《 空海之旅 4 》乃出自對日本四國島上傳統佛教 88 所朝聖之旅的靈感而創作的以和平為主題作品集中的第四部。 印象•西湖 《 印象•西湖 》(Impressions of the west lake)是國際大導演張藝謀在 2007 年導演的大型音樂劇,音樂由喜多郎譜寫。此外,喜多郎也第一次與作曲家 Randy Miller 以及中國超人氣歌手張靚穎合作。2009 年,Domo唱片公司發行的《 印象•西湖 》原聲帶在 2010 年再次入圍葛萊美獎。 個人生活 喜多郎十分謙虛,「作曲靈感是來自自然界的,我只是一位使者。」他說:「對我來說,我的作品有的像雲,有的像天空。」 為表示對大自然的敬意,他每年都會到富士山或他在科羅拉多州的家舉行特別演奏會。在八月滿月的時候,他會從黃昏到黎明一直敲響太鼓,常常因此磨破手皮,但他孜孜不倦並以此為榮。 他和來自香港的樂隊 Beyond 負責演繹" 長城 "的前奏時,很賞識主音歌手及節奏吉他手黃家駒而成為好朋友,在黃家駒去世後每次來香港都會去到家駒墓前祭拜。 喜多郎在 1990 年中期與其中一位曾幫他製作專輯的女音樂家結婚。目前他們和兒子長住在加州。 |
![]()
綠 洲 |
|
![]()
絲綢之路 |
|
![]()
絲綢之路
II |
|
![]()
絲綢之路
III -
敦 煌 |
|
![]()
絲綢之路
IV -
天 竺 |
|
![]()
氣 |
|
![]()
天 空 |
|
![]()
心靈之光 |
|
![]()
古事記 |
音樂作品列表 1979 - From The Full Moon Story 大地 1979 - Oasis 綠洲 1980 - Silk Road 1 絲綢之路 1 1980 - Silk Road 2 絲綢之路 2 1981 - Silk Road 3 絲綢之路 3 敦煌 1982 - Millennia 千年 1983 - India 絲綢之路 4 天竺 1983 - Ki 氣 1983 - Silver Cloud 飛雲 1984 - Live in Asia 亞細亞現場 1985 - Towards The West 西方 1986 - TenKu 天空 ![]() 1990 - Kojiki 古事記 1991 - Live In America 美國現場 1992 - Dream 夢 1993 - Heaven & Earth 天與地 1994 - Mandala 曼陀羅 1995 - An Enchanted Evening 天際迴響 1996 - Silk.Road.Suite 絲綢之路組曲 1997 - Cirque Ingenieux 大馬戲團 1997 - Soong Sisters 宋家王朝 1998 - Gaia Onbashira 大地之母 1999 - Noah's ark 諾亞方舟 1999 - Thinking Of You 思慕 2000 - Ancient 遠古 2001 - An.Ancient.Journey 永遠の時を 2001 - Peace On Earth 世界和平 2002 - Mizu ni Inorite 水畔祈禱 2003 - Sacred Journey of Ku-Kai 空海之旅 1 2004 - Shikoku 88 kasho 四國巡禮 2005 - Sacred Journey of Ku-Kai, Vol.2 空海之旅 2 2006 - Spiritual Garden 精靈花園 2007 - Sacred Journey of Ku-Kai Vol.3 空海之旅 3 2009 - Impressions Of The West Lake 印象西湖 2010 - Sacred Journey of Ku-Kai, Vol.4 空海之旅 4 |
★本網頁排版以電腦畫面為準,手機觀看可能失準
" Caravansary 駱駝商隊驛站 ",選自《 絲綢之路 IV - 天 竺 》,1983 年
" Matsuri 饗 宴 ",選自《 Live In America 》,1991 年
關於此曲之背景介紹,詳見" Matsuri 饗 宴 "
★本網頁排版以電腦畫面為準,以手機觀看格式可能失準
|